10月中旬,因重大资产重组停牌多日的松发股份,发布了资产置换重组预案,计划通过重大资产置换及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方式,获得恒力重工100%的股权。 该公司将从原来的日用陶瓷制品制造行业,蜕变成造船业中重要的民营机构。松发股份和恒力重工的实际控制人都是恒力集团的当家人陈建华、范红卫夫妇,此举也被视作恒力集团提升造船业权重的里程碑事件。 虽然全球经济发展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,但造船业,尤其是中国造船业的繁荣已经是明牌,是极具发展确定性的领域。因此,仍在吸引重量级资本的加码投入。
央视网消息:10月10日,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我国2024年前三季度造船业最新数据,中国造船业三大指标继续稳步增长。 最新数据显示,今年前三季度,我国造船完工量、新接订单量、手持订单量稳步增长,三大指标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55.1%、74.7%和61.4%。
本届展会展览总面积达10000平方米,分设船舶海工总装展区、邮轮游艇展区、设计服务展区、产业链配套展区等,有130多家企业、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参展,其中包括中远海运川崎、中远海运、招商局、振华重工、象屿海装、江苏政田等10多家知名船企。
以往用于航天航空领域的高速、轻量化、远航程、节能环保新材料,怎样才能在船舶海工业“落地生根”?绿色、节能、环保时代,正催生着船舶海工制造与新型高分子材料结合的命题。论坛上,致力于研究高分子材料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蹇锡高以《新型杂环高性能工程塑料研发进展及其在船舶领域的应用展望》为题展开精彩演讲,分享了团队科研成果及转化运用。他表示,希望利用新材料新技术,推进海洋装备轻量化材料的应用、高性能材料产业化等,提高海洋装备制造领域材料的国产化水平。 在人工智能、物联网、5G的信息新时代,船舶智能制造,成为论坛上的“热词”,在专家演讲中被屡屡提及。“新一代航运系统将构建未来的船舶运行模式:岸基远程驾驶为主、船端值守为辅。但这都需要技术、管理、法规等同步研究与探索,是一个系统过程……”中国工程院院士、武汉理工大学教授严新平在场外与大家现场视频连线,一起探讨分析智能船舶发展技术现状、面对智能航运需求的船舶设计思考等。严新平教授也毫不讳言,尽管智能船舶国内外都开展了积极探索,但真正的水面自主船对人工智能的需求属于强人工智能的范畴,而强人工智能仍处于瓶颈期,还有不少难题需要攻克。